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三下乡活动由队长张翠萍为首带领卢碧丽、任俊宇、吴湘湘、周燕玲等成员在暑期继续开展,在莫桐桐、林丽清、裴祥静3位老师的带队指导下,“百年根雕 非遗根艺”青志队(以下简称青志队)深入探访了位于广东省湛江雷州的根雕生产基地,亲眼见证了由陈国玉老师引领的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。该基地汇聚了众多技艺高超的根雕师傅们,通过陈国玉老的不断创新,将传统根雕艺术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,展现出独特的魅力。
走进根雕生产基地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形态各异、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品。这些作品由历史悠久、价值不菲的木头为创作基础,经过陈大师长时间的精心构思和雕琢,最终成为一件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。在这里,青志队的队员们见到了多位正在忙碌的根雕艺人,他们手持刻刀,聚精会神地雕琢着手中的作品,每一刀都透露出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。
选材是根雕的第一步。雷州地区盛产的香樟木、荔枝木、龙眼木、菠萝蜜木(根部),以及从河道水库清理中打捞起来的水楠乌木、枫乌木等,是雷州根雕的主要材料。制作根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还包括清洗及去除杂质、脱水干燥、构思绘图、雕刻打磨、着色上漆、命名等七个步骤。
在参观过程中,青志队的队员们特别关注了基地内一件根雕艺术品。陈国玉老师向队员们介绍这件名为“太湖石荷韵”的作品以反映市场需求和社会风貌而著称,“荷”谐音“和”,寓意着家和万事兴,其不仅展现了陈大师高超的雕刻技艺,还寓意着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恩之心。陈大师经过几十年技艺沉淀,将根雕艺术与现代社会热点相结合,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。
除了精美的根雕工艺产品,陈国玉老师还向青志队详细讲解陶瓷制作的各个步骤,从取材、打碎泥土、晾泥浆、注浆、晾干、打磨、试烧、修复、上釉、二次试烧、二次打磨等,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陈大师的心血和经验。随后,在陈大师及基地里的其他根雕艺人的指导下,队员们亲手操作体验陶瓷制作的其中步骤。队员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会了陶瓷制作技艺,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。
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,陈大师志在将陶瓷工艺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,队员们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更加珍视和热爱这一传统技艺。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队员们学到了实用的技能,更在无形中熏陶了他们的情操和品格,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,为队员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此次参观根雕生产基地,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。通过不断创新和传承,根雕艺术正焕发出新的光彩,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。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像这样的基地涌现出来,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文案编辑:吴湘湘
图片:任俊宇
排版:
初审:裴祥静
终审: